【香港再製造.一】口罩荒推波助瀾 本土工業再興時?
穿膠花、剪線頭、串珠仔是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,也成就了上世紀享譽世界的「香港製造」品牌,為這片獅子山下的土地寫下經濟傳奇。曾幾何時,香港與台灣、韓國、新加坡憑藉製造業並列「亞洲四小龍」,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工廠北移,叱咤一時的製造業慢慢褪色,產業向金融業和以旅遊為核心的服務業傾斜,製造業GDP佔比少於1%,工廈都變成party room與散貨場的集中地。
不聞機杼聲,惟聞遊客聲。當我們都以為「香港製造」輝煌不再時,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把它重新喚醒過來:企業把生產線改變用途,不諳機器或生產工序的各界人士都來生產口罩,實現了一場港產口罩奇蹟。兩個月前內地疫情壓垮了全球生產供應鏈,也令香港再思過度依賴內地生產的問題。觀乎昔日「四小龍」,唯獨香港的生產活力不再,各有成就的台灣、韓國和新加坡製造業,有什麼值得香港借鑑?港府與業界近年推動「再工業化」,香港再製造之路該如何走下去?